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D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B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B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D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D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D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D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C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优化教学模式
18、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B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C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C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ABCDE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BCDE )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CDE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ABDE )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的措施有( ABC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ABCD )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BDE )
A、定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常见、普遍的组织形式。
2、正迁移:指当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具有助益性的作用,即学习者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刺激作出正确的经验反应。
3、积极强化:是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加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
4、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5、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讲演四种方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答:学习教育学的价值有: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答: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有: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答: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这四个问题是课程设计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它们代表了课程设计所包含的四个重要部分:课程目标的选择、学习经验的选择和组织以及评价。
而在泰勒的课程设计中,目标受到了高度的重视,目标在整个课程设计中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所以,以泰勒模式为主要代表的一系列课程设计模式,可以看作是目标模式。
4、简述美育的任务。
答:美育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方面: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简述维果茨基的发展性教学主张。
答: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主张。他认为,在确定个体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可能性的实际关系时,应考虑到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儿童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儿童目前正在形成和刚刚发展的能力水平,即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指导和帮助而有可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他称之为“近发展区”。由此,维果茨基指出:“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学校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答案要点:
(1)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 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 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2、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案要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https://www.shanxiangjiaoyu.com/zixun/20190129/8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