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招聘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历年试题及答案(四)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历年试题及答案(四)
发表时间:2019-01-29 来源:教师招聘考试网
  • 报名条件
  • 考试指南
  • 历年考情
  • 选课报班
专业老师在线答疑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D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B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C  

A.早出现于《论语》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B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C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为经常的工作是( C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  

A.上课 B.备课

C.课堂练习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B  

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B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14.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A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5、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到的干扰是(  C  

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6.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7.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 的规律。

18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9.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

20.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21.一般来说,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22.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3.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2)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4.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25.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案要点】(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观手段的运用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26.如何矫正学生的品德不良?

【答案要点】

(1)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消除情绪障碍;
(2)提高道德认识,消除意义.障碍;
(3)锻炼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消除习惯惰性障碍;
(4)发现积极因素,多方法协同进行,促进转化。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6分)

27.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答案要点】(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

28.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

1)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要点】

1)吴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2)吴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吴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025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收藏 点赞

热门活动

在线客服

互动交流

微信客服咨询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 随地答疑解惑
“码”上添加

历年试题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码”上领取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码”上测试分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版资料

确认登录 放弃离开
  • 山香微信客服平台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 招教历年试题
    (6大学科
    100套试题)

  • 入编资格测试
    (综合分析
    “码”上知晓)

版权所有:海南山香教育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6-2025 山香教育 All Right Reseverd 琼 ICP 备2022015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