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资格证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作文如何正确审题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作文如何正确审题
发表时间:2019-03-02 来源:招教网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综合素质50分的写作题看似简单,但总会有一些学生洋洋洒洒写满了试卷,后发现写跑题了,分数当然也不会高了,今天小编就教大家怎么正确审题,顺利开始作文的第一笔。

一、什么是审题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话题(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审题误区

1. 脱离材料 随意而为

2. 朦胧感知 似是而非

3. 抓一鳞而弃全鱼

4. 抓现象而弃本质

审题是应试作文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题目清楚了,就会写得切题,就可以不走或少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较好的文章。否则,拿到题目草率动笔,急于写作,还没弄清题意就信马由缰,一发而不可收拾,这样,轻则写到一半,发现跑题,从头再来;重则交卷后,成绩下来也不知在哪里丢分。因此,看到题目后,一定要冷静思考,认真审清题意。

二、怎样审题

审题分三步走:审文体、审题型、审要求。

1.审文体:

着重看要求写的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如表述“文体不限”,考生不能认为可以随便写,建议不要写诗歌、剧本等。

2.审题型:

看已知题干属于是命题、半命题作文,还是话题、材料作文。

(1)命题作文--要理解完整命题的含义,进而确立中心。

例如:北京市某年考题《向前,向前,向前!》

(2)话题作文--要品读话题的材料与要求,明确重点,进而确立中心。

例如:《古兰经》上有一个经典故事:有一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一天,他当众表演移山。他的移山之术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个故事让人回味无穷: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样,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或至少是暂时无法改变的。大师的“移山之术”启示我们: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

请以“改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3)半命题作文--要看清要求,仔细斟酌之后,“完形填空”。

例如:《动力来自_______》。

(4)材料作文--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或改写、续写等。

例如:现在社会上有种风气,父母爱孩子,真有点近乎溺爱。只要求孩子读书、升学,至于待人接物、劳动、生活等等都置之脑后了。特别是家务劳动,都由父母包了下来。小到洗一块手绢,一双袜子,都是妈妈代劳。这是不利于培养下一代的。我的父母却不然,他们严格要求我会生活,爱劳动,不怕吃苦,勤奋、节约,对我的缺点从不迁就。所以,我学会了自己走路。

以“我学会了自己走路”或“__________这样要求我”为题,写一篇 800字左右的夹叙夹议的文章其中“_______”代替父母或老师,正式写文章时将它代进去。本文也可以取材于所见所闻,但要用第一人称写。

三、审题要求

题干中要求的要点包括:

(1)着重查看字数的要求。

(2)注意拟题、取材、格式方面的要求及关于材料处理的要求。

(3)认真审读题目中所规定的不容违反的规矩和其他特别的要求

四、以“材料作文”为例 进行审题

1、找材料中的对象及相应内容

2、因果推导分析法

即由结果去推导原因,分析实质。给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常常都是一些现象,是事件发展的结果。我们如果从这个结果出发,去探究原因,往往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3、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等,就明显偏离题意。

4、 找关键句关键词

关键句,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一般评价议论性的总结观点的句子,其多在材料的末尾。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立意:人贵有自知之明 人要有敢于模仿尝试的勇气

例、有人问巴西球王贝利:你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贝利答道:下一个。这“下一个”三字掷地有声,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审题到这样的程度,立意与命题还能成为问题吗?

5、辨证关系法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6、联系实际法

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观点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

7、寻找材料的异同点

8、寻找材料的互补性

2025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点赞

热门活动

在线客服

互动交流

微信客服咨询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 随地答疑解惑
“码”上添加

历年试题0元下载 历年试题卷12套 考前模拟卷12套
中小幼 科一科二
“码”上领取

高分吃“面” 试讲稿 说课稿
着装仪态 板书规范
“码”上测试分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版资料

确认登录 放弃离开
  • 山香微信客服平台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 招教历年试题
    (6大学科
    100套试题)

  • 入编资格测试
    (综合分析
    “码”上知晓)

版权所有:海南山香教育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6-2025 山香教育 All Right Reseverd 琼 ICP 备2022015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