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资格证 2019上半年教资考试(小学语文)面试:《长城》 试讲片段
2019上半年教资考试(小学语文)面试:《长城》 试讲片段
发表时间:2019-03-30 来源:山香教育官网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2019上半年教资考试(小学语文)面试:《长城》 试讲片段

语文教学的“本”是什么?“七字经”和“五个能力点”。 在课堂教学中,小编牢牢记住七个字:识(识字)、写(写字)、读(阅读)、背(背诵积累)、说(说话和口语交际)、作(习作)、习(良好习惯)。念念不忘五个能力点:听说读写书(书写)。

语文教学的“真”是什么?指的是努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所以,我们任何时候走进小编的课堂,都会发现她教学的任务,都围绕着语文教学的本真在进行。智力的开发、审美的感染、思想道德的教育、文化品位的提高,精神境界的提升,均应以培养言语能力为而巧妙的渗透和展开。

看几个教学片段:

例一 ----关注表达形式

课文《长城》中一段话的教学-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肩膀和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师:如果把这个“单看”改为“先看”,补充上面的内容,请大家先自己思考,而后与同伴讨论交流。

出示:   先看那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肩膀和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再看那,那时候。

(教师巡视,提示读书细致,从书本上找语言,讨论三分钟后)

师:思维的火花碰撞碰撞。

生:再看那宽宽的马路,有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那时候,绝对没有这么宽的道路啊!是谁有这么超前的想法啊?

生:再看那糯米和石灰粘接的石条,城墙三面风雨不透,那时候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技术呢?在我们现在想起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生:再看那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呼应,那时侯谁有这么好的设计本领呢?我太佩服了!

生:再看那长城有一万多里长,那得动用多少修筑的老百姓啊!

生:再看那这么多砖头,砌得这么平整,那时侯怎么也有高水平泥瓦匠呢?

······

师:同学们飞扬着智慧的话语。可是作者为什么不像我们一样写这么多的内容呢?

(生陷入沉思后)

生:单看那数不清的条石,已经让我们无比的赞叹,更不用说其他的了,更让大家敬佩了。

生:一个“单看”,就能让我们产生无穷的想象,长城简直就是伟大的奇迹。

········

如何引导学生学情感浓郁的课文,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可能会用大段独白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或借用音乐、画面等多媒体视觉冲击调动情感,接着,让学生感情朗读,读出体会到的情感。小编却会独辟蹊径,以“言语表达形式”为特定的教学对象,从“单看”这个词入手,驱动学生灵动的心,唤起语言文字的形象、想象语言文字的形象、体会语言文字的情感,诱发他们飞扬智慧的语言,而后话题一转,作者为什么不加上“再看那······”来写?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感受用词的精妙,感受作者正是用这个“单”字激发读者的想象,表达自己对长城伟大奇迹的赞美之情。

小编说,阅读教学不能只重视文本内容而忽视对语言表达形式的领悟。不能只停留在“感情朗读”的层面上领悟语言表达形式,还要通过多种手段在品词、赏句、悟段、谋篇中激活汉语言固有的形像感,催化语言与内容的相融。通过咀嚼字词,开掘语言表象;涵咏句子,链接语言镜像;想象语段,丰富语言视像等;使阅读教学散发浓浓的“语文味儿”。

例二-----注重学习的方法

一次,小编检查学生把课文是否读通顺的情况,一学生读至“妻子”一词时,老师是这么处理的。

师:“妻”,是一个要求大家会写,写好看的字。看老师写。(写至第三笔时)请大家赶紧提醒我,我忘记写哪一笔了。

生:老师,您要写长长的一横。

师:谢谢你告诉我,你们也和我一起写这个字吧!中间的一横要出头才正确、好看。我还有一个小小的发现:(课件出示  律、津、隶;雪、灵  归)你们知道我发现什么了吗?

生:这些字的一竖都穿过某个一部分,这一横也出头。如果中间没有一竖穿过,这一横就写得短短的。

师:你和我想得一模一样。你的眼睛真明亮。

这样的找认读、书写、阅读、表达等规律的教学在小编的课堂比比皆是。

例三:运用是重要的语文学习

在〈〈小学青年教师〉〉2006年第5期的的卷首语中,小编这样写道:

《论语》开篇的“子曰:学而时习之”真情地告白:“学”了还要及时不断地“习”,学习是一个连续的、持久的仿效、训练、实践的过程。

《颜氏家训》中的“钝学累功,不妨精熟”诚挚地叙说:对待学问上的愚钝,需通过长期的练习,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功力,使其逐步学会积极迁移,是可以达到新的境界的。

叶老先生的“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也殷切教导我们:“语文”就是人们语言交际的听、说、读、写的运用行为和结果。

前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懂得了一个道理:只有在不断的“感知、领悟、积累、运用”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掌握技能,练就本领。

是的,小编的课堂处处是学生运用语言的场所,运用的过程是美丽的。

孩子喜欢富有情感的运用氛围。学习了不胜枚举的精美篇章,在音乐伴随中模仿课文新的语言现象写一写眼中的景象,发挥想象对“惊弓之鸟”说一说《大雁请你歇一歇》,对“凡卡”讲一讲《凡卡弟弟,让我与你说说话》·····背诵了无以计数的荡气回肠的古诗,在新的生活情景中用一用“春江水暖鸭先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精彩的诗句。欣赏了老师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尝试着写一篇小文章和老师一比高低······运用语言都在学生心灵感动中进行,在诗意的安抚中润泽。

学生,真正的语文学习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其实质就是强调“学”本位论。它所强调的是学生的“学”,把“学”放到的位置,以“学”为中心、为目的、为主线,教师围绕“学”而教,课堂以“学”来组织。

小编的课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是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纪昌学射》是一则浅显易懂的语言故事。学生对文本的寓意能说出来,但是这种理解很抽象,不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所以他们对纪昌的做法有异议。小编这样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师:飞卫听了老师的第一次教导后是这么做的。请一名同学读一读。

出示:

纪昌回家以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补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师:纪昌的做法有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出示纪昌的画像)假如我们把纪昌请到现场,你有什么疑惑请教他。

生:纪昌你干吗这样做呀?

生:老师也没有看你练习,你干吗听他的话呀?

生:纪昌,你这样练习太累了。

生:练一会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练两年呢?

师:纪昌没有回答,再读读纪昌的做法,我们一定能感受他的内心世界。

出示:

纪昌心想:,于是一回家就练习起来。

生:纪昌心想:老师说得一定没错,我得照老师说的去做,回家就练习。在妻子的织补机下面眼眼力是好的,坚持练习一定没有错!

生:做学生的一定要虚心听取老师的教导,我的老师这么有本事,我一定要听他的教导。

生:要学就要好好学,认真听从老师的教导,不要想着偷懒,否则是取得不了成绩的。

生:老师说的练眼力可能指的就是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我得好好练习。

生:老师说的有道理,我以后要射的东西绝不是静止的,所以,练习的目标也不能静止不动的,来回穿梭的梭子好。

生:要真正按着老师的要求去做,一点也不犹豫,一刻也不耽误。

生:做事情没有恒心是不行的,我一定要坚持不懈的练两年。

(根据学生的理解适当板书虚心  苦练基本功、毅力、  决心)

师:这就是纪昌,他拥有的是虚心、恒心、决心,所以听从老师的正确教导,苦练基本功。我们读出他的虚心、决心。

生:(齐读,很有感情)

如上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设置一个思考题,让学生围绕老师来转,而是采用了“假如我们把纪昌请到现场,你有什么疑惑请教他”的话题一下子打开了学生质疑的思路,“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学生刨根问底,问个明明白白,不留半点疑问。而疑问,该由谁来解答呢?显然,学生应是解难的主人。学生积极思考,从纪昌的做法中揣摩了他的心理活动,在解答心中疑惑的同时,纪昌虚心听取老师的教导,苦练基本功,做事有顽强毅力和决心的形象也根植在心中。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思路堵塞和思维浅表化的情况,这时候教师的唤醒犹为重要。吉教师对学生在解疑过程中不到位的情况,不是全盘授予,而是致力于“导”学生逐渐自求得之。

自古“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新旧知识的冲突中,学生为探索新知识,满足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又产生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再一次进行自学……是的,走进小编的语文教学,我真正明白了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是自己进入和完成认识的过程,教师的引导应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能“自读自悟”的佳境界。

启示:小编的这一教学片断按质疑——解疑教学步骤,在解疑的过程中,走进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创新,灵动设计让课堂生辉

“好谋而成者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凡事预立,不预则费。 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学设计的就是教学创意,它的实践成果就是教学机智。

2025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点赞

热门活动

在线客服

互动交流

微信客服咨询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 随地答疑解惑
“码”上添加

历年试题0元下载 历年试题卷12套 考前模拟卷12套
中小幼 科一科二
“码”上领取

高分吃“面” 试讲稿 说课稿
着装仪态 板书规范
“码”上测试分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版资料

确认登录 放弃离开
  • 山香微信客服平台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 招教历年试题
    (6大学科
    100套试题)

  • 入编资格测试
    (综合分析
    “码”上知晓)

版权所有:海南山香教育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6-2025 山香教育 All Right Reseverd 琼 ICP 备2022015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