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图书勘误 >【勘误】2022版招教 试题大全 河南72套
【勘误】2022版招教 试题大全 河南72套
共勘误28
按勘误页码排序
按勘误时间排序
查找
  • 试卷第15页答案第631页 2022-03-01
    错误
    43.A【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健康的表现。教师心理健康的构成是指一个优秀教师所应有的心理素质,也就是教师对内外环境及人际关系有着良好适应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愉悦的情绪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特征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成熟的、积极的心理素质,要把积极愉悦的情感带给学生,而不能将生活中的不愉快带到课堂之中,故B项错误。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偏袒某些学生,故C项错误。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应将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之上,故D项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项。
    更正为
    43.D【解析】俞国良等人的研究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下:(1)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在:①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其个人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②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③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④积极与他人做真诚的沟通。(3)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4)具有教育独创性。(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具体表现在:①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②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③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④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⑤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A项强调处理偶发事件,因此不属于心理健康的表现,本题答案选D项。
  • 试卷第16页答案第632页 2022-05-27
    错误
    59.B【解析】本题考查备课的内容。在备课方面,第一是要确定教学目标,第二是规划学习活动,第三是优选学习资源,第四是整合学习资源。
    更正为
    59.D【解析】本题考查备课的内容。在备课方面,作为教学设计,第一是要确定教学目标。第二是规划学习活动,“大难大动,小难小动,不难不动”是比较通俗的活动设计原则概括。第三是优选学习资源,特别是用好教材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第四是作业设计和布置,理想的状态是作业成为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学生的“礼物”。
  • 试卷第21页答案第634页 2022-03-17
    错误
    105.A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相对于其他社会现象来说,具有自身的规律和能动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B项表明教育有和社会发展进程不相适应的一面,属于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C项与题干无关;D项表述错误,教育并不总是具有阶级性,只有在阶级社会中才具有阶级性。所以本题答案选AB。
    更正为
    105.AB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有其特定的运行规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2)教育是一种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社会实践活动。(3)教育具有跟社会发展进程不相适应的一面。在一定历史时期,教育跟社会发展并不是完全同行的,教育既可能超前于社会发展,也可能落后于社会发展,并对社会发展进程产生影响。教育并不总是具有阶级性,只有在阶级社会中才具有阶级性,D项表述错误。
  • 试卷第22页答案第635页 2022-05-27
    错误
    114.BCD【解析】本题考查赫尔巴特的教学四阶段论。赫尔巴特认为任何教学都必须经历四个阶段,即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
    更正为
    114.ABCD【解析】本题考查赫尔巴特的教学四阶段论。赫尔巴特认为任何教学都必须经历四个阶段,即明了、联合(又译联想)、系统、方法(又译应用)。(具体内容参见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第7版》)
  • 试卷第26页答案第638页 2022-04-21
    错误
    30.表象的作用包括:(1)表象是知识的重要表征形式。(2)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3)表象促进问题解决。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解决数的运算问题时,很大程度上要有表象的参与;中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也需要表象的支持。(4)表现促进语言理解。故答案选B项。
    更正为
    30.表象的作用包括:(1)表象是知识的重要表征形式。(2)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3)表象促进问题解决。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解决数的运算问题时,很大程度上要有表象的参与;中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也需要表象的支持。故答案选B项。(具体内容参见张积家编著的《普通心理学》)
  • 试卷第103页答案第674页 2022-05-17
    错误
    50.ABD【解析】本题考查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直线式与螺旋式是课程内容组织的两种基本逻辑方式。直线式是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即课程内容直线式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螺旋式是指在不同单元乃至阶段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故A项说法正确。直线式与螺旋式二者各有利弊。对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尤其对低年级的儿童来说,螺旋式较适合;对一些理论性、难度或操作性相对较低的学科知识,采用直线式组编则较适合。故B项说法正确,C项说法错误。直线式课程和螺旋式课程对学习者思维方式有不同的要求,前者要求逻辑思维,后者要求直觉思维。两者各有其特点,最佳的选择是在保持线性编排思想的同时,恰当融入螺旋式课程要素和直觉思维特点,形成直线前进与螺旋上升的优化编排体系。故D项说法正确。
    更正为
    50.ABCD【解析】本题考查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直线式与螺旋式是课程内容组织的两种基本逻辑方式。直线式是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即课程内容直线式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螺旋式是指在不同单元乃至阶段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故A项说法正确。直线式与螺旋式二者各有利弊。对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尤其对低年级的儿童来说,螺旋式较适合;对一些理论性相对较低的学科知识、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则直线式较合适。故B、C项说法正确。直线式课程和螺旋式课程对学习者思维方式有不同的要求,前者要求逻辑思维,后者要求直觉思维。两者各有其特点,最佳的选择是在保持线性编排思想的同时,恰当融入螺旋式课程要素和直觉思维特点,形成直线前进与螺旋上升的优化编排体系。故D项说法正确。
  • 第123页 2022-06-18
    错误
    91.用特殊符号来表征
    更正为
    91.用符号来表征
  • 试卷第123页答案第686页 2022-06-18
    错误
    91.×【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客体永久性属于感知运动阶段的特征,在这个阶段,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环境中的刺激。在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早期的信号功能,儿童能将各种感知信息以心理符号的形式储存下来,积累了表象素材,促进了表象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儿童在前运算阶段开始用符号表征事物。
    更正为
    91.√【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0~2岁)的儿童出现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指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仍然是存在的。客体永久性是更高层次认知活动的基础,表明儿童开始在头脑中用符号来表征事物,但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 试卷第124页答案第687页 2022-04-20
    错误
    105.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响。班集体是学校的基本团体组织结构,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对于学生人格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
    更正为
    105.学校是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教师对学生人格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同伴群体对人格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具体内容参见肖旭主编的《社会心理学》)
  • 试卷第125页答案第687页 2022-03-04
    错误
    2021年河南省安阳市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十四)
    更正为
    2021年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十四)
  • 试卷第128页答案第689页 2022-02-23
    错误
    35.C【解析】本题考查学校产生的条件。通过对为数不多的人类最早学校的分析,我们认为学校的产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C项不属于学生产生的因素。
    更正为
    35.D【解析】本题考查学校产生的条件。学校的产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简单地讲,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剩余产品的出现、阶级的分化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国家一旦形成,统治者为了维护其政权的稳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本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2)文字的出现和应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使专职教师的出现成为可能,这为学校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因此,A、B、C三项均属于学校产生的条件,本题选D项。
  • 试卷第162页答案第706页 2022-06-10
    错误
    57.AB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树立威信的注意内容。教师的威信包括威望和信誉两部分。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使人心悦诚服的力量或敬畏的影响力才算是教师的威信。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以下方面:(1)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养;(2)要对学生严格要求;(3)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
    更正为
    57.ABC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树立威信的注意内容。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养,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同时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对学生要求严格。
  • 试卷第165页答案第708页 2022-04-21
    错误
    9.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故本题说法正确。
    更正为
    9.惩罚对于消除行为来说并不一定十分有效,厌恶刺激停止作用以后,原先建立的反应仍会逐步恢复。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具体内容参见张大均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 试卷第193页答案第722页 2022-04-13
    错误
    75.以下不属于脊髓可完成的简单反射活动的有()
    更正为
    75.以下属于脊髓可完成的简单反射活动的有()
  • 试卷第222页答案第735页 2022-04-13
    错误
    54.AB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亲子活动”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因此C项不选。
    更正为
    54.ABCD【解析】本题考查家校沟通。实现有效家校沟通合作的策略与技巧有很多,教师可以召开“家长建议会”、举办“家长沙龙”等,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也可通过“校讯通”及时与家长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或者开展“亲子活动”,创造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等。所以四项均有助于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 试卷第238页答案第745页 2022-05-27
    错误
    110.ABC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学校德育内容。有说法认为,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这里的法纪教育是指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因此,选项均可选。
    更正为
    110.AB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学校德育内容。有说法认为,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说法认为,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法纪教育包括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综合这两种说法,纪律教育不选。
  • 试卷第261页答案第756页 2022-04-25
    错误
    54.ABD【解析】本题考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是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它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最基本、最原始,也是最强有力的需要,是其他一切需要产生的基础。因此,每年定期给教师安排体检满足了教师的生理需要。尊重需要是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包括自尊与受到别人的尊重两个方面。学校允许教师在教学研讨课上发表意见,这满足了教师的尊重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因此,学校在教师过生日时送上贺卡和鲜花等行为满足了教师的归属与爱的需要。
    更正为
    54.BD【解析】本题考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尊重需要是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包括自尊与受到别人的尊重两个方面。学校允许教师在教学研讨课上发表意见,这满足了教师的尊重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因此,学校在教师过生日时送上贺卡和鲜花等行为满足了教师的归属与爱的需要。每年定期给教师安排体检满足了教师的安全需要。故本题答案选B、D两项。
  • 试卷第262页答案第756页 2022-05-17
    错误
    59.AD【解析】本题考查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客观依据。教师职业道德作为调节教育工作者行为的准则,并非人的主观臆想或逻辑推演,而是有着充分的客观依据:(1)反映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点;(2)符合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要求;(3)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更正为
    59.ABCD【解析】本题考查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形成。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形成必须符合以下标准:(1)符合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2)体现社会道德原则和核心价值观;(3)与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相结合;(4)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5)反映教师劳动的特点,并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 试卷第281页答案第765页 2022-04-13
    错误
    19.运用公式V=IR来对串联、并联电路的V、I或R求解
    更正为
    19.运用公式U=IR来对串联、并联电路的U、I或R求解
  • 试卷第313页答案第780页 2022-07-22
    错误
    22.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题干中小明是在打扫教室卫生时不小心被桌子撞伤了胳膊,这属于意外事件。因此,小明的家长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小明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范围内受伤的,题干中首先没有明确表示学校违反了相关规定,也没有表明学校尽到了一定的义务。因此,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公平责任原则,学校也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故答案选D项。
    更正为
    22.A【解析】本题考查学校事故责任的认定与赔偿。题干中小明受到的伤害是在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值日)中发生的,属于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园内发生的人身损害事故。因此,承担小明的医药费的主体为学校。
  • 试卷第349页答案第798页 2022-01-20
    错误
    29.CDE【解析】本题考查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影响。智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认识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因素。非智力因素则包含了除智力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发展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非智力因素参与智力活动,使它得以坚持下去,取得最后的成功,这就必然要促进智力的发展。例如,学生对学习的坚持性、自信心和自制力等意志和性格特征,会支持他顽强地学习,而智力也就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提高。成语“锲而不舍”就体现了这一点。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影响还往往表现在非智力因素能够补偿智力上的某些弱点。古语有云“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等,都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因此,C、D、E三项体现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影响。A、B两项与题意无关,故不选。
    更正为
    29.ACE【解析】本题考查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影响。智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认识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因素。非智力因素则包含了除智力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江郎才尽”指长时间不写文章而使才思减退,故体现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影响,符合题意,当选。“浪子回头”指不务正业的败家子改邪归正,悔过自新。这强调个体迷途知返,性格变好,未体现对智力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强调非智力因素能够补偿智力上的某些弱点,符合题意,当选。“锲而不舍”只强调意志的作用,即只体现了非智力因素,不符合题意,排除。因此,答案选A、C、E三项。
  • 试卷第381页答案第815页 2022-04-07
    错误
    42.ABCDE【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更正为
    42.ABCDE【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教师资格条例》第六条规定,教师资格条件依照教师法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其中“有教育教学能力”应当包括符合国家规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身体条件,故答案全选。
  • 试卷第392页答案第820页 2022-07-22
    错误
    55.A【解析】本题考查不同的心理现象。焦虑是遭受挫折时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它是人们在预感到某种不良的后果将要发生或者在遭受挫折后,一时又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伴随而产生的一种模糊的、紧张不安的情绪体验。题干中的小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解答的题目,而不能完成作业时,便会产生烦躁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是一种典型的焦虑反应。故本题最佳答案选A项。
    更正为
    55.B【解析】本题考查挫折反应的类型。个体在遭受挫折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应,根据挫折产生的不同情形和个体对挫折做出的反应,挫折反应可以分为情绪性反应、理智性反应和个性的变化三个方面。其中,情绪性反应指个体在遭受挫折时伴随着强烈的紧张、愤怒、焦虑等情绪所做出的反应。题干中小东在遇到难以解答的题目(挫折)时的烦躁的情绪反应属于挫折反应中的情绪性反应。
  • 试卷第396页答案第822页 2022-04-21
    错误
    94.BD【解析】本题考查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以下的一般性策略,可用于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教学:(1)在学前和小学阶段,坚持使用简短的口头指示;(2)要求学生向你重复指示,以确保他们真正理解了;(3)提供多元的例子,多次重复教学重点;(4)允许他们比其他人做更多的练习,特别是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此外,还可以直接教给高年级学生自我监控策略;教学生使用一些外在的记忆策略和手段;在每个年级进行教学时,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具体内容参见伍尔福克编著的《教育心理学》)
    更正为
    94.BCD【解析】本题考查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以下的一般性策略,可用于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教学:(1)在学前和小学阶段,坚持使用简短的口头指示;(2)要求学生向你重复指示,以确保他们真正理解了;(3)提供多元的例子,多次重复教学重点;(4)允许他们比其他人做更多的练习,特别是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此外,还可以直接教给高年级学生自我监控策略;教学生使用一些外在的记忆策略和手段;在每个年级进行教学时,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具体内容参见伍尔福克编著的《教育心理学》)另外,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行帮助,要深入了解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具体了解学困生在学习的哪些方面存在困难,受哪些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如学生智能水平的发挥、努力程度、心理压力或缺乏动力等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学校教师的教学策略、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找到相应的根源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教育措施。
  • 试卷第443页答案第847页 2022-06-15
    错误
    9.ABC【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教态语言技能。教师的教态语言主要有三类,即身姿变化、面部表情和外表修饰三个方面。其中面部表情包括眼神、微笑。
    更正为
    9.ABC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教态变化技能。教师教态变化的类型包括:(1)身体的动作; (2)面部的表情;(3)眼神的交往;(4)适宜的停顿;(5)声音的变化。所以选项均符合题意。(具体内容参见郭友主编的《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
  • 第461页 2022-06-10
    错误
    78.D.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的学习对做四则运算题的影响
    更正为
    78.D.加减乘除运算的学习对做四则运算题的影响
  • 试卷第489页答案第871页 2022-04-13
    错误
    54.C【解析】本题考查遗忘的原因。压抑说(动机说)认为,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经常发生)就属于这种类型。题干中的李明在参加数学考试时,对于一些简单而熟悉的公式却想不起来,这是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故体现了动机遗忘理论。
    更正为
    54.B【解析】本题考查遗忘的原因。遗忘的提取失败理论认为,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需要的信息,遗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编码不准确,失去了检索线索或线索错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所需要的信息就能提取出来。这种明明知道某件事,但就是不能回忆出来的现象也被称为“舌尖现象”或“话到嘴边现象”。题干中的李明在参加数学考试时,对于一些简单而熟悉的公式却回想不起来,是因为缺乏了相应的线索,故体现了提取失败理论。
  • 试卷第491页答案第872页 2022-06-06
    错误
    71.ABCD【解析】本题考查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校本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合作精神、研究能力、课程理论素养)、凸显学校特色。
    更正为
    71.ABC【解析】本题考查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校本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凸显学校特色。D项的内容属于B项,故不选。
这里空空如也~
没有收录此页的勘误信息哟!您可以通过意见反馈来告诉我们
  • 山香微信客服平台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 招教历年试题
    (6大学科
    100套试题)

  • 入编资格测试
    (综合分析
    “码”上知晓)

版权所有:海南山香教育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6-2025 山香教育 All Right Reseverd 琼 ICP 备2022015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