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资格证 【每日一练】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3月14日)
【每日一练】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3月14日)
发表时间:2023-03-14 来源:山香教育官网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选题

1.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道德修养水平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C.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2.学生自身发展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无论是从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还是不良品德的改变来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表明德育过程是(  )

A.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

B.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C.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D.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3.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

A.过度学习

B.记忆的恢复现象

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4.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5.滥竽充数是一种(  )现象。

A.从众

B.社会干扰

C.冲突

D.社会惰化

二、材料分析题

张老师是某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在他的班级里,气氛轻松,学生们认为他的方法既有趣又有效。下面是张老师自己阐述如何运用强化来鼓励学生遵守纪律、积极向上的:“我在班上总是用玻璃球强化学生好的行为。我有一个空玻璃瓶,当学生表现得很好时,我就往瓶子里放一个玻璃球。例如,其他老师来我们班讲课或者我们班的学生去图书馆时,学生们如果很快安静下来,安心听讲,我就会给他们一个玻璃球。我的准则就是他们不能向我要玻璃球,而是我告诉他们坐姿要端正、进行消防训练时不能说话,这些都是应该做到的。我一周可能会给全班同学2~3次玻璃球,可以说是一种变化的程序。当瓶子装满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组织一次联欢会,给他们看一会儿卡通片,我还会给他们带来冰淇淋或者其他好吃的东西。”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下面的问题:

(1)强化的作用和原理是什么?结合该案例谈谈强化对于课堂管理的意义。

(2)斯金纳在实验研究中所安排的强化程序有哪几种?哪一种或哪几种效果最好,这个案例中,张老师所采用的是哪一种强化程序?

(3)结合该案例指出强化物有哪几类?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D【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学习成绩”和“道德修养水平”这两个关键词,我们可以看出题干主要强调的是知识传授与思想道德水平之间的关系,即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2.D【解析】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品德发展容易出现反复,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说明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C【解析】学习后立即睡觉没有之后学习的影响,即没有了倒摄抑制的影响。

4.B【解析】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黑板和白粉笔之间的对比明显,有助于提高感知效果。

5.D【解析】社会惰化主要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滥竽充数属于社会惰化的表现。

二、材料分析题

(1)①强化是采用适当的强化物而使机体反应频率、强度和速度增加的过程。斯金纳认为,强化是塑造行为的有效而重要的条件,塑造行为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②强化的原理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学习是有机体的自发行为受到后续刺激的强化作用的结果。③强化对于课堂管理的意义是: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需要对好的行为予以强化,对不良的行为予以惩罚。根据行为主义的强化与惩罚原理,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不同行为采取不同的措施,分别予以强化或惩罚。对于表现良好的行为给予强化,而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与课堂氛围不协调的行为,要给予及时处理。例如,在本案例中,对于遵守课堂纪律或表现出合作性等行为表现的给予强化,即往瓶子里放一个玻璃球。行为主义者研究还表明,对于学生的不正确行为,单纯给予惩罚的效果不明显,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用正确的行为替代不正确的行为比单纯抑制不正确的行为要好。当我们想要学生从事某一种学生可能感到枯燥的活动时,我们可以运用普雷马克原理,把这种活动与学生喜爱的某活动结合在一起。

(2)①斯金纳认为强化的程序不止一种。所谓强化程序,是按合乎要求的反应次数以及各次强化之间的时距的适当组合而做出的各种强化安排。斯金纳通过大量实验研究,总结出一套复杂的强化作用模式。他把强化程序分为连续强化和间隔强化、固定比例强化和变化比例强化、固定时间强化和变化时间强化等。②一般来说,断续强化的效果比连续强化的效果好;可变间隔和可变比例强化的效果好于固定间隔和固定比例强化的效果。③在本案例中,张老师采用的是可变间隔强化,效果良好。

(3)凡是能增强行为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作强化物。张老师对学生的强化使用了不同的强化物,如食物(如冰淇淋和其他好吃的东西)、代币(如玻璃球)、学生喜爱的活动(如组织联欢会和看卡通片)等。

2025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点赞

热门活动

在线客服

互动交流

微信客服咨询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 随地答疑解惑
“码”上添加

历年试题0元下载 历年试题卷12套 考前模拟卷12套
中小幼 科一科二
“码”上领取

高分吃“面” 试讲稿 说课稿
着装仪态 板书规范
“码”上测试分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版资料

确认登录 放弃离开
  • 山香微信客服平台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 招教历年试题
    (6大学科
    100套试题)

  • 入编资格测试
    (综合分析
    “码”上知晓)

版权所有:海南山香教育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6-2025 山香教育 All Right Reseverd 琼 ICP 备2022015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