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资格证 【每日一练】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7月25日)
【每日一练】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7月25日)
发表时间:2024-07-25 来源:山香教育官网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选题

1.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王阳明5岁还不能开口说话,却能默背祖父的众多藏书。这说明(  )

A.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B.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C.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

D.人的发展具有整体性

2.《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宗旨,是(  )

A.生成性目标

B.表现性目标

C.行为目标

D.普遍性目标

3.“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表明人的心理具有(  )

A.客观性

B.主观性

C.目的性

D.社会性

4.面对问题时,总是把问题考虑清楚后再做反应,看重问题解决的质量。具有这种特点的认知方式是(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5.关于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二者的活动对象不同

B.智力技能是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

C.复杂的动作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

D.智力技能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

二、简答题

班主任做好操行评定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题干中的王阳明5岁时不能开口说话,却能默背众多藏书,这说明他在语言方面发展比较晚,而在记忆方面发展较早,即体现了他的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不均衡性。

2.D【解析】普遍性目标是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宗旨或教育目的。它对各门学科都有普遍的指导价值。《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宗旨,即为典型的普遍性目标。

3.B【解析】人的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主观性体现在由于人的知识经验、需要、愿望以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因而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也不同。

4.C【解析】沉思型学生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以后,再做反应。他们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他们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

5.D【解析】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1)活动的对象不同;(2)活动的结构不同;(3)活动的要求不同。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又是相互联系的。动作技能通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是以外部动作技能为基础,然后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内部言语实现的。同时,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动作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的智力活动的参与。故D项说法错误。

二、简答题

(1)要实事求是,抓主要问题,评定要准确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

(2)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并适当指出他们的不足;

(3)评语要简明、具体、贴切,严防用词不当伤害学生的情感。

2025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点赞

热门活动

在线客服

互动交流

微信客服咨询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 随地答疑解惑
“码”上添加

历年试题0元下载 历年试题卷12套 考前模拟卷12套
中小幼 科一科二
“码”上领取

高分吃“面” 试讲稿 说课稿
着装仪态 板书规范
“码”上测试分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版资料

确认登录 放弃离开
  • 山香微信客服平台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 招教历年试题
    (6大学科
    100套试题)

  • 入编资格测试
    (综合分析
    “码”上知晓)

版权所有:海南山香教育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6-2025 山香教育 All Right Reseverd 琼 ICP 备2022015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