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孟子认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这一观点符合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论中的( )
A.外铄论
B.内发论
C.辐合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这是强调哪一类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
3.小刘打算用五天时间完成一项任务,但是领导派来了新任务,小刘又很快把精力投入到新任务上。这说明小刘的( )
A.注意广度大
B.注意稳定性强
C.注意分配性好
D.注意转移快
4.人们在游泳、跳舞、骑车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技能,属于( )
A.心智技能
B.智力技能
C.动作技能
D.认知技能
5.历史教师在讲解《三国鼎立》一课时,首先问学生:“黄巾大起义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导入新课:“黄巾大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大小地方实力派拥兵自立,进行分裂割据。这就是今天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种课堂导入属于( )
A.话题式导入
B.温故知新式导入
C.悬念式导入
D.故事式导入
二、判断题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教育要抓关键期。( )
2.班集体不是自然形成的,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 )
3.发散思维训练是一种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方法。( )
4.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这是由班杜拉等人提出的。( )
5.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国家意志性的活动,也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活动,具有主动性和执法主体多元性的特征。( )
>>>点击查看完整版答案解析<<<
https://www.shanxiangjiaoyu.com/zixun/20250430/5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