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1、定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特点:①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不同于本能行为。
②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③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操作技能: 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 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①对象具有客观性。②执行具有外显性。③结构具有展开性。
①对象具有观念性。②执行具有内潜性。③结构具有简缩性。
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一)操作的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二)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就有效的操作技能的形成而言,模仿需要以认知为基础。
(三)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四)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二是外部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放松等,而不是外界事物的特性。
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经过两个步骤,这就是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
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的阶段。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
在原型定向阶段,主体的主要学习任务可以归结为两点:首先要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程序),其次要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
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又可划分成三个小的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
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第八章 学习策略
1、定义: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1、定义: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1、定义: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2、 ①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决、谐音联想 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 ②做笔记; ③提问; ④生成性学习; ⑤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1、使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②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
1、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包括: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①元认知知识(知道做什么): 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包括对人人作为学习的认识、对任务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包括制定认知计划、监视计划的执行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
1学习时间管理: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学习环境的设置:注意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好学习的空间
1、指导教学模式 2、程序化训练模式 3、完形训练模式 4、交互式教学模式 5、合作学习模式
①定义: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 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景
2、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2、理解问题——形成问题的表征;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
3、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算法式、启发式)
4、检验假设 ——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直接检验、间接检验)
1、概念: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2、智力: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却是要条件
①具有幽默感、②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③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④喜欢幻想、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⑥具有独立性 。
④头脑风暴训练
相关文章推荐: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背知识点汇总(1~3章)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背知识点汇总(4~6章)
https://www.shanxiangjiaoyu.com/zixun/20190121/80872